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0篇 |
免费 | 69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96篇 |
工业经济 | 106篇 |
计划管理 | 498篇 |
经济学 | 806篇 |
综合类 | 682篇 |
运输经济 | 7篇 |
旅游经济 | 16篇 |
贸易经济 | 342篇 |
农业经济 | 1219篇 |
经济概况 | 6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267篇 |
2012年 | 278篇 |
2011年 | 363篇 |
2010年 | 285篇 |
2009年 | 331篇 |
2008年 | 357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304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中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形成了“三才”“三宜”和相生相克思想、物质循环利用、资源的保护和适度利用等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现代农业如何继承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解决好在使用现代投入品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文章从六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传统农业的历史经验和智慧,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阐发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启示。[结果]该文阐明六点启示:一是继承“三才”思想,树立农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二是继承“三宜”思想,因时、因地、因物创造灵活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三是继承精耕细作传统,建立高效、循环、平衡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四是继承养地用地传统,农牧结合,废物利用,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五是继承御欲节用传统,节制开发,合理利用,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六是弘扬生态文化传统,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结论]该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即运用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加快研发农业绿色技术;传承系统观、整体观,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法律体系;深度挖掘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价值,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化的载体,为...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与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相似,荷兰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却是世界农业强国,其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业转型之路对促进我国当前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结合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文章梳理了荷兰40年来在农业环境治理方面的具体政策设计和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其主要经验做法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结果]从畜禽养殖数量控制到化学投入品控制、再到农业资源全管理,荷兰始终坚持以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对农业资源环境挑战,不断强化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建立了严格的农业资源环境监管体系和政府支持体系,在农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依然很好地保持了国际市场竞争力。[结论]荷兰曾经面对的养殖业污染、化学品过度投入等问题也是我国当前农业环境的突出问题,其当时采取的转型思路与我们目前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一致,借鉴荷兰经验,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亟需创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强绿色发展技术支撑,建立并完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协同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业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43.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旅游业与农业交叉的复合型产业,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对国内外休闲农业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综述。研究认为,国内外学者关于休闲农业的研究路径颇不相同:国外学者普遍将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注重休闲农业发展中的经营主体、影响及社区居民的态度研究;而国内学者更多地将休闲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策略提出来,因而偏重于概念、发展模式、发展评价、规划与空间结构、需求主体、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该文基于对现有文献的评析,对今后休闲农业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1)应关注农民的参与意愿及经营行为研究;(2)要重视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研究;(3)休闲农业产业链的拓宽、延伸及优化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4)还需要深入探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土地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44.
科技支撑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进步能突破资源约束,带动经济增长。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增收都急需科技的强力支持。而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支撑能力薄弱。我们迫切需要强化科技攻关、狠抓技术推广、刺激技术需求、加强农民培训,让科技来支撑农业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5.
杨红娟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179-181
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指导,应用激励理论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政府激励、技术激励和文化激励三个方面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构建,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6.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o promote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ES) have gained wide popularity as approache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and use 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actices. Yet academics have also voiced concerns against seeing PES as a panace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hether PES is an appropriate and promising approach to promote so‐called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CSA) practices, which we define 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actices that contribute to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and/or removals and provide benefits to farmers via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nd profits and reduced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PES appears most promis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CSA practices in small‐scale farming contexts with low incomes. Effective design, however, requires solid estimates of cost and benefit flows from CSA adoption over time,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in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addressing the risk of leakage. Funding for such PES will likely have to come from public sources, and seems most promising where synergies with other objectives such 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ood security, and climate adaptation or othe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exist. The potential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for CSA support such as taxation with rebates for CSA practices, CSA‐related investment support such as microcredits, and hybrid approaches such as conditional microcredit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4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改革实践的深入,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与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适应农村发展变化了的新实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48.
彭珂珊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5(1):41-45,63
当代庭院经济具有广泛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是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摆脱贫困和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了庭院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庭院经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绿色发展是湖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该省拥有发展绿色农业获取生态红利的禀赋,但也存在制约生态红利获取的短板。为了提高创造生态红利的能力,亟需完善治理体系来弥补发展的短板。[方法]文章通过对绿色农业、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相关理论的梳理,归纳了绿色农业发展对该省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并提炼了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五大短板,提出了进一步获取绿色红利的政策建议。[结果]该省在补齐绿色农业发展的短板中,需要构建七大体系:生态红利的理论体系、结构协调的供给体系、全面的政策支持体系,乡村环境治理体系、绿色科技支撑体系、绿色产业经营体系及监督管理体系,以获取更大的农业绿色发展红利。[结论]面对日益复杂的绿色农业发展环境,要构建创造生态红利的农业绿色发展的整体体系,单一的手段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需从理论、结构、政策、环境、科技、产业、监管等多维度着手。 相似文献